来源:桂林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地理位置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东经109°36'—111°29',北纬24°15'—26 °23’。
行政区划
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5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12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
经济社会
柳州号称中国西部的工业重镇,是广西有名的工业城市。柳州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钢材、家电、机电产品、建材、农副产品、服装、日用消费品等批发市场,商业网点服务功能完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物流业快速发展。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57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均GDP超过4.1万元,折合近6500美元。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6.0亿元,增长11.7%。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2010.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274.93亿元,增长11.6%,其中工业增加值1166.6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575.84亿元,增长7.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3.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6%。 [8]
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120.8亿元,增长8.5%;工业总产值4406.0亿元,增长10.0%;财政收入316.6亿元,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1765.5亿元,增长16.0%。 [11]
2015年,柳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1亿元,增长8.0%;工业总产值4573亿元,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2048亿元,增长16.0%;财政收入343.8亿元,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0亿元,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2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9553元,增长11.0%。城镇登记失业率3.9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累计上涨1.7%。
2016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47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1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361.80亿元,增长5.7%,其中工业增加值1232.52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934.99亿元,增长10.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7%。 [9]
2017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75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9.4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487.08亿元,增长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0.58亿元,增长4.7%,建筑业增加值141.95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1079.07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88%、53.96%和39.16%。
人口民族
2017年底,桂林市户籍总人口534.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8.21万人;常住人口505.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7.3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91%。年度内常住人口出生率13.25‰,死亡率6.58‰,人口自然增长率6.67‰。
城市历史
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
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