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主 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决策咨询委员会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  邮编:530025  联系电话:0771-5898680   电子邮件:gxjczxb@126.com
Copyright© 2020 www.gxjc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决策咨询网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宁  本站支持中文网址上网:广西决策咨询网.网址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955   桂ICP备10202994号  网站标识码 :CA213171172605367640001

各市概况

梧州市概况

浏览量:

地理位置

梧州市紧接两广边界,为广西的东大门,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梧州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水路距广州341公里,香港436公里,澳门384公里,为广西距港澳最近的港口口岸城市,享有“百年商埠”之美誉。浔江、桂江交汇于此为西江。“西江通五省,总汇在梧州”,坐拥西江“黄金水道”是梧州最大的自然优势。

 

梧州是连接泛珠三角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节点,承东启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随着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五条高速公路、四条铁路干线、一条黄金水道、一个航空港、一条“西气东输”管道在境内交汇,梧州的发展优势更加凸显。

 

梧州市是我国西部大开发12省(市)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接受粤港澳台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的最前沿地区。东邻广东,南接玉林,西连贵港,北通贺州、桂林。浔江、桂江汇于市区为西江。三江交汇处黄绿分明,人称鸳鸯江。梧州集广西水流85%以上,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梧州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与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行政区划

梧州市现辖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苍梧县、岑溪市、藤县和蒙山县,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

 

经济社会

一、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7.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2%。

 

二、农业生产稳中有升

全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130.95亿元,增长6.7%;林业产值43.31亿元,增长7.7%;畜牧业产值46.19亿元,增长3%;渔业产值12.17亿元,增长5%。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9.06亿元,增长5.7%。

 

水果产量快速增长。全年全市园林水果产量突破70万吨,达到77万吨,增长近15%。其中,香蕉2万吨,增长10%;火龙果4780吨,增长12%;百香果1.48万吨,增长20%;荔枝2.68吨,增长17%;砂糖橘58.2万吨,增长18%。

 

木材采伐量快速增长。全市林地面积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75%,前几年大力扶持发展的速生桉、马尾松、杉木陆续进入成材盛产收获期,全年完成木材采伐量332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277万立方米)增长了20%。

 

种植业发展较好。全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34.8万亩,同比增长7%;蔬菜总产量239万吨,增长5.8%。

 

茶叶产业发展潜力大。近两年来,“六堡茶”已作为全市特色农业来发展,全年全市茶园面积已超过5万亩,同比增长6%,并以每年3000亩的速度增长。全年全市茶叶产量3543吨,增长2%。

 

三、工业发展向好

全年全市主要匹配性指标表现良好,重点行业、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工业用电和工业投资保持增长。全年全市工业用电48.71亿千瓦时,增长20.1%;工业投资增长25.7%。工业经济相关匹配指标仍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说明全市工业经济实际运行平稳。

 

重点行业增长较快。全年全市四大重点行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陶瓷制品制造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13.03亿元,同比增长10.8%。

 

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高技术产业产值102.28亿元,同比增长8.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8.3%,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商品房销售增长较快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8%。其中,计划总投资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增长73.9%,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4.9%;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0.3%;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增长14.9%。

 

一产投资增长较快。分产业看,全年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2%,其中农业投资增长93.3%,畜牧业投资下降34.1%,渔业投资增长187.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1%;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1%。三次产业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6%、42.7%、54.6%,贡献率分别为7.7%、62.7%、29.6%。

 

工业投资拉动明显。全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5.1%,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8.4%;采矿业投资下降54.7%;建筑业投资下降17.2%。高新技术行业投资同比增长56.9%,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增长7.7%。

 

商品房销售增长较快。全年全市房屋新开工面积225.11万平方米,增长49.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56.5%。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46.52万平方米,增长4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7.7%。全市商品房销售额118.59亿元,增长65.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64.8%。12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102.22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26.3%。

 

五、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72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72.58亿元,增长5.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1.99亿元,增长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2.73亿元,增长9.6%。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业中,分商品类别看,增长较快的有饮料、化妆品、五金电料及中西药品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25.1%、33.0%、31.7%和20.5%。

 

六、财政收入略增

全年全市财政收入121.77亿元,同比增长0.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96亿元,下降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1.86亿元,下降7.5%;非税收入38.10亿元,下降3.0%。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1.82亿元,增长8.1%。其中,民生支出总额213.95亿元,同比增长4.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1.7%。民生支出中,农林水支出增长2.1%,城乡社区支出增长10.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下降4.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7%,教育支出下降4.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9.1%。

 

七、金融运行稳定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20.83亿元,同比增长7.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71.15亿元,增长10.5%。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82.65亿元,比上年多增16.98亿元。

 

八、旅游人数和消费快速增长

全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3145.52万人次,同比增长41.3%;实现旅游总消费349.55亿元,增长42.2%。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2.06万人次,增长5.4%;国际旅游(外汇)消费9271.28万美元,增长15.6%。国内游客人数约3123.46万人次,增长41.6%,国内旅游消费约343.42亿元,增长42.9%。

 

九、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涨幅与上年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0%,衣着上涨2.2%,居住上涨2.1%,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2.1%,交通和通信上涨2.0%,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1%,医疗保健上涨6.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7%。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6%,猪肉价格下降8.1%,鲜菜价格上涨6.9%。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环比上涨0.1%。

 

十、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9%(下同)。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9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38元,增长10.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比上年缩小0.1。

 

总的来看,2018年梧州市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持续显现。但也要认识到,201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2019年是实现“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科学谋划,狠抓落实,重点在加快“东融”、做强实体经济、抓实项目建设等方面发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人口与民族

梧州市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著名学者梁羽生等均系梧州人。梧州市全市人口中,汉族占98%以上。少数民族有壮、瑶、苗、土家、侗、么佬、水、彝、蒙古、满、黎、土、仡佬、布依、回、白、朝鲜、基诺、京、藏、傣等等21个。梧州为粤方言区,城市人口中,半数以上与粤港澳有亲缘关系,语言相通、习俗近同,交往广泛。有定居国外的华侨、外籍华人以及港澳同胞35万多人,国内的归侨、侨眷、侨属有37万多人。岑溪市是广西有名的侨乡之一。

 

截至2013年末,梧州市户籍人口数336.2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6.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64.3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0.2万人。       

 

自然环境

梧州市境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城区平均海拔24米。城周围有较大的山峰20余座,丘陵地占总面积的80%以上。秀丽的白云山,屹立在城东北,海拔367米,层峦叠翠,蔚为壮观,故梧州有“山城”之称。中间低而多河流,涛江、桂江相汇成西江,集广西784条河流水量,河流水面积占总面积9.28%,因此梧州又称“水都”。浔江、桂江在城中相汇,水色一黄一绿,秀老鸳鸯,人称“鸳鸯江”,有“鸳鸯秀水世无双”之誉。 

 

梧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复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21.0℃,最热月是7月,月均气温28.3℃,最冷月是1月,月均气温11.9℃。无霜期为350天,全年日照时数1835.9小时,降水量1485.0毫米,梧州市的土壤类型主要有赤红壤、紫色土,冲积上、水稻土等。

 

梧州市水资源丰富,兼有航运、灌溉、发电之利。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5.59亿立方米。其中市区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60亿立方米,过境水量2083亿立方米。梧州市河网密布,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133亿立方米,西江可通航千吨级船舶。全市江河可利用落差较多,各中小河流水能蕴藏量为54.3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5.59万千瓦。过境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99.82万千瓦,可开发量74.03万千瓦;至今水能资源的开发仅占可开发量的10.2%。长洲岛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曾是驰名全国的天然鱼苗基地。 

 

梧州市有各种类动物100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有华南虎、金钱豹、黑叶猴、中华鲟等24种。属广西重要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0多种。主要树木种类有578种,常绿树409种,落叶树169种。果树20多种。已探明金属矿资源有黄金、稀土、铜、铁、铅、锌、钛、钨、铝等。非金属矿产有石灰岩、花岗岩、砂页岩、重晶石、大理石、石英石、硫等17种。其中被命名为“中国岑溪红”的花岗岩可与“印度红”相媲美,其储量达21亿立方米。 

 

梧州山环水抱,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有风光、胜迹和文物景点250多处。自宋代起就有桂江春泛等苍梧(梧州)八景,清代以苍梧(梧州)八景为题材制作的雕屏工艺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此外,还有被苏东坡称为“鸳鸯秀水世无双”的鸳鸯江,有龙母太庙、爽岛大型天然瀑布群、全国最早建成的孙中山纪念堂、东南亚最大的蛇园、世界最大珍稀保护动物黑叶猴人工繁殖基地、太平狮山、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李济深故居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002年2月,梧州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建置沿革

梧州是岭南古城。虞舜时代(前2255~前2207年),全国划为12州,梧州属“荆州南境”之地。夏商周时代(前2000~前256年),梧州属百越(粤)地。周安王十五年(楚悼王十五年,前387年),梧州属楚。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始皇统一岭南后,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属桂林郡(一说南海郡)。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赵佗称南越武帝,封赵光为苍梧王。同年,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置苍梧郡,郡治苍梧王城,置广信县。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将交趾刺史部移治苍梧郡广信县,统辖岭南的苍梧等9郡,梧州成为“岭南要地,为岭南首府。

 

梧州市自建制以来,历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达700多年,一直为郡、县治所。至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广信县为苍梧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称梧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梧州安抚司改为梧州路,设总管府,治梧州,辖苍梧县。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宪宗在梧州创建两广总督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总督府,梧州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清朝,梧州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广西省梧州府,为府、县治。梧州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北流、博白、兴业、陆川9县,郁林1州。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改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5县。民国元年(1912年),梧州隶属梧州军政分府,为府治。二年(1913年),广西废府为县,复置苍梧县,隶郁江道,为道治。十六年(1927年)6月,梧州设市政委员会。同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为省辖市。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市复归苍梧县,治梧州。十九年(1930年)属苍梧民团区。二十三年(1934年)3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二十九年(1940年)后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1949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梧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1950年1月1日,梧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955年7月24日,市人民政府改称梧州市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决定,并经国务院批准,梧州市划归梧州专员公署领导,但市人民委员会的政权机构不变,仍为省辖市、专区级机构。1960年10月,梧州地区专员公署与市人民委员会合署办公。1961年5月,恢复地、市建制,梧州市仍为自治区辖市。1968年8月26日,市革命委员会成立。 1980年9月29日,恢复市人民政府。1979年2月,梧州市设立万秀区、白云区、鸳江区、蝶山区。1984年9月,撤销鸳江区。1990年8月,撤销白云区。1984年2月,苍梧县由梧州地区划拨梧州市管辖。1984年6月23日,撤销5年之后的郊区重设。至此,梧州市辖苍梧县、万秀区、蝶山区和郊区。1997年4月,梧州市增辖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辖区扩大为3县1市3区。2003年2月,市辖区调整,撤销市郊区,设长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