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主 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决策咨询委员会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  邮编:530025  联系电话:0771-5898680   电子邮件:gxjczxb@126.com
Copyright© 2020 www.gxjc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决策咨询网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宁  本站支持中文网址上网:广西决策咨询网.网址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955   桂ICP备10202994号  网站标识码 :CA213171172605367640001

> 疫情全球“大流行”下中国外贸发展的应对策略

区域规划

疫情全球“大流行”下中国外贸发展的应对策略

作者:
张晓磊、张为付、蔡璐、陈启斐
来源:
光明网2020-03-17
浏览量
【摘要】:
考虑到当前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和我国外贸行业面临的切实困难,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正在积极地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国内经济实现快速复苏。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1日在日内瓦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世界卫生组织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累计已超过15万,达到152428例。在此次疫情中,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圈”、以德法意为核心的“欧盟经济圈”以及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经济圈”的疫情最为严峻,而这三大经济圈拥有全球30%左右的人口,并且贡献了全球70%以上的GDP。因此,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这三大经济圈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遏制,全球经济恐将面临下降风险。对中国而言,虽然国内疫情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各地复工复产也正在有序启动,但如果北美、欧盟和日韩的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中国的对外贸易恐将陷入新的危机。

一、疫情全球化对中国货物贸易的冲击

一是生产与供给没有达产。一方面,当前中国国内仍未能实现全面复工复产,虽然除湖北省以外的全国主要工业大省的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均已超过九成,但占我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复工率仍保持在低位,而他们在平时却贡献了我国80%的就业、70%的技术创新、60%的GDP以及50%的税收,也是规模以上企业的重要配套供货商和服务商,因此如果我国中小型企业不能尽快全面复工,必然会拖累“世界工厂”的出口产能。另一方面,目前国外的疫情已经导致意大利、韩国出现企业停工危机,如果欧美日韩的疫情进一步升级并出现大规模停工潮,这也可能会诱发中国企业部分零部件、原材料、机械设备和配套服务的断供危机,从而加剧疫情对中国出口的冲击。

二是需求规模下降。当前欧、美、日、韩占据中国出口市场约45%的份额,如果这些主要出口市场的疫情持续升级,并导致其经济增速放缓或出现衰退,中国出口企业恐将在“中美贸易摩擦”的阴霾下再次受到重创,外贸订单进一步大幅萎缩。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约为20%,外贸带动就业人数约1.8亿人。可以预见,如果我国外贸部门因国外需求萎缩而出现破产和裁员潮,这必然还会间接导致国内消费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萎缩,从而让企业陷入更为严峻的销售困局。

三是产业价值链受阻。从全球价值链网络关系来看,东亚、北美和欧盟是当今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的三大核心节点,且越是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产品,往往就越离不开三大节点间的通力协作。部分研究参考2003年SARS疫情前后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货物贸易的影响将是短期的、局部的、可控的,但这种观点却忽略了当前的全球价值链网络要远比2003年复杂的事实,可能过于乐观。近些年,随着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订单式”生产模式的愈发盛行,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采用零仓储或少仓储的运营模式来降低成本,但当疫情爆发导致全球价值链的某一关键节点停产或者对外交通受阻时,这就会使价值链下游的其他企业立刻面临投入品短缺危机,从而引发一连串的全球大停工。因此,即使中国国内疫情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但如果其他主要经济体因疫情爆发而大面积停产,中国企业也不太可能在全球价值链网络瘫痪的情况下独善其身。

二、疫情全球化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

一是传统线下服务贸易全面遇冷。对于传统的线下服务业而言,例如商业会展、文艺展演、住宿餐饮、旅游观光等,其开展服务贸易的方式主要以中国人出境消费和外国人入境提供服务这两种方式为主,高度依赖人员的自由流动和集聚。受疫情影响,中国在今年的二月和三月两个月全面管控境内人员流动,这导致传统线下服务业基本都处于全面停业的状态,即使除湖北以外的其他省份能够在四月份逐步放开居民的流动管制,但消费者的保守心理以及对未来收入的信心问题,都可能导致服务业需求不能立刻回升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因此中国今年的服务贸易进口部门将面临严峻的需求萎缩困境。此外,随着境外疫情的不断升级,中国将不得不采取更严格的人员入境管制措施,如限制部分疫情严重国家人员入境、要求入境人员强制隔离观察等等,这都会严重阻碍依赖外国人入境提供服务的线下服务贸易开展。

二是新兴线上服务贸易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新兴的线上服务业而言,如IT信息服务、商业和技术咨询、线上教育、电子游戏、媒体服务等,其开展服务贸易的方式是依托物联网展开,基本不涉及人员的跨国流动。因此,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不会对这些行业开展服务贸易产生直接影响,并且如果疫情升级导致全球更多的居民被迫居家隔离,这反而可能会导致这些行业迎来一波新的需求增长。以中国春节期间为例,由于全国居民出行受限,电子游戏产业迎来了一波业务成长高峰:2020年春节期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规模高达47.7亿元,同比增长达32.9%。但是,如果疫情的持续蔓延真的引发欧美日韩出现经济衰退,中国的线上服务业贸易也必将受到全球消费萎缩的牵累,特别是其中属于娱乐性消费的服务行业。

三、疫情全球化下中国外贸应对对策

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行业的冲击,我国商务部已印发《商务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推出了“支持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等二十条扶持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正在积极地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导国内经济实现快速复苏。考虑到当前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和我国外贸行业面临的切实困难,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以帮助外贸企业应对疫情风险。

第一,引导外贸企业转型发展,扩大防疫物资生产供给。积极引导外贸企业调整产能结构,以满足防疫时期全球特殊的消费需求,做好支持全球防疫工作的“世界工厂”。一方面,我国是全球口罩、防护服、消毒产品、基础医疗设备和药物等防疫物资的核心生产基地。在近两个月的紧张动员下,我国众多知名企业纷纷跨界加入防疫物资生产队伍,体现了中国在紧急状态下无与伦比的物资调配和生产动员能力。虽然目前我国国内疫情已逐渐缓解,但我国政府仍应继续引导国内更多的有生产实力和转型能力的企业加入防疫物资生产队伍,并帮助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与国外疫情重灾区建立对口包销的产销合作关系,在帮助企业拓展出口业务的同时,也为全球防疫事业贡献“中国力量”。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疫情恐慌情绪的蔓延,即使是与防疫不直接相关的百姓生活必需品在韩国、欧盟和美国的部分地区也已经出现抢购囤货潮,我国各地方商务部门和民间商会可以借此机会,帮助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建立与海外知名批发零售企业的贸易关系,积极招揽海外订单。

第二,实施靶向扶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在疫情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的地区下大力气刺激消费复苏,以提振内需市场的方式帮助外贸企业化解外需萎缩风险。从海外疫情的蔓延趋势与各国目前的防疫措施来看,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一旦主要海外消费市场纷纷沦陷,要想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就必须帮其转向国内市场。目前,疫情得到了较好控制,国内疫情风险在主要经济体中已经处于最低水平。目前乐观的预计是在4月份国内大部分地区或将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届时各地政府应立即配套推行消费刺激政策,通过筹办线上购物节、发放地方消费券、鼓励领导干部和党员带头消费等多种方式,积极做大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帮助企业渡过疫情难关。此外,为了尽快重建消费者对公共消费场所安全性的信心,各地疫情管理指挥中心应牵头组织本地卫生防疫和市场监管部门,对本地消费者人流集中的所有营业场所展开卫生检疫大检查,对合格商家张贴统一的检疫合格标识,对不合格商家禁止营业并限期整改。特殊时期,地方政府必须要以严格的公共卫生管理赢得消费者的放心。

第三,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强化外贸企业资金链。财政政策上更加提效支持和促进中国出口企业。不仅包括增加政府支出,而且要增加对疫情相关的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继续推进减税降费。为此,财政赤字率可以适度放宽,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地方专项债规模,推动疫情严重地区出口企业恢复建设。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同时,要适当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不断改革LPR的基础上,切实降低出口企业实际利率水平。要发挥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作用,落实数字普惠金融。加强对疫情地区的信贷支持,做到不抽贷、不断贷,而且敢贷和愿贷。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容忍度,提高对中小微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第四,推动全产业链复产,完善外贸供应链。一方面继续推动上下游协同复工复产。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精准帮扶,从保障龙头企业入手,推动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协同复工复产,提高产业链复工复产的系统性、协同性。另一方面,针对当前一些产业暴露出的供应链薄弱环节,我国政府部门应整合更多科研资源和力量,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同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全面落实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贷等支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此外,需完善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以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全面恢复产能。推进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国内外供应链畅通流转。

第五,促进数字贸易发展,为对外贸易提供新动能。疫情过后,制造业较大可能会出现“报复性”反弹产能,中国制造的曲线会呈现先低后高、扇形扩散的局面,届时将会出现新一轮原材料、零部件、运输能力、劳动力的争抢。面临我国如此庞大的工业体系,应提前做好疫后产能恢复准备工作,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虚拟生产和虚拟物流的演练,帮助企业有序进行复工复产。此外,数字贸易必然是未来对外贸易的主要形态,要发展信息通信网络(语音和数据网络等)传输的数字服务贸易,如数据、数字产品、数字化服务等贸易。依托互联网为基础,以数字交换技术为手段,为中美双方企业提供交流互动所需的数字化电子信息,实现以数字化信息为贸易标准的,创新的商业模式。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