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主 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决策咨询委员会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  邮编:530025  联系电话:0771-5898680   电子邮件:gxjczxb@126.com
Copyright© 2020 www.gxjc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决策咨询网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宁  本站支持中文网址上网:广西决策咨询网.网址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955   桂ICP备10202994号  网站标识码 :CA213171172605367640001

> 张燕生:预计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会回暖

区域规划

张燕生:预计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会回暖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邀咨询委员 张燕生
来源:
大洋网2020-05-07
浏览量
【摘要】:
随着全面复工复市,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从3月份起,居民消费市场趋于活跃,后期消费一定会稳步回升。

截止5月5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达357万例。这场疫情会给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近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教授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和人们的生活恢复正常,中国经济从第二季度开始就会回暖。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中国能采取的政策性工具很多。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就一定能在危机中保持稳增长,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疫情很可能带来欧美经济衰退

广州日报:新冠肺炎疫情会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燕生: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可能会成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在疫情和油价的连锁反应下,极有可能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疫情蔓延扩散之处,会造成消费、投资、贸易、物流、商流和人流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等国民经济循环和产业链接的中断,进而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从走势看,美欧经济将陷入深度衰退,大萧条是大概率事件。

疫情打击最大的恰恰是参与全球化程度最深、外向型程度最深、参与全球化分工最广、参与新科技革命最深、相互依存度最紧密的经济体和企业。中国近年来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但我们现在离不开世界,像常说的零库存、及时供货,现在根本做不到,零库存现在是根本没有库存,及时供货则是压根没货供应。打个比方,你没订单的原因是没有人运,没有人卸货,没有人批发、零售,没有人帮你做最后一公里,这个订单有和没有其实没区别,因为完全没办法履行。

广州日报: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到影响有多大?
   张燕生: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出口国,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的情况下,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冲击也是必然的。首先,目前欧美国家疫情正处于爆发阶段,非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疫情还存在大爆发的风险,中国面临着疫情输入性风险,没有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经济肯定受影响。
其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同时表现在供需两端。以往可能是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掉,但现在,不仅是需求萎缩,随着我们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一些原本我们能正常供应的产品,现在都不能正常供给。对企业来说,供需“双杀”,面临困难。
  全年经济的增长主要还要看下半年
  广州日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为1.2%,这个速度可能比大家的预期低了点。

张燕生:我们要看大背景。IMF预测,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3%,经济下行甚至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其中美国是-5.9%,欧元区是-7.5%,日本是-5.2%。1.2%跟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已经是少有的正增长,已非常难得。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说,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就像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前些天说的,IMF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9.2%,如果把今年和明年的数字加在一起平均下来,增长率还在5%以上,这依然是一个非常高的增长。在疫情“黑天鹅”下,比的不是常态,比的是谁最糟糕,谁相对不那么糟糕。 目前,我们已经把疫情控制住了。随着从3月复工复产的推进,从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就会开始回暖,全年经济的增长估计主要还要看下半年。

广州日报:这次疫情会不会影响到中国经济长期运行的轨道? 
   张燕生: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情况下,能达到3%以上的增长就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没必要一定要追求高增长。2012年之后我国经济增速破8%,2015年破7%,今年如果破6%,以后很难达到6%就很可能成为新常态。因为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每一个百分点带来的经济规模都会更大,相对发达国家的1%-2%,我们的增速还是高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这个阶段了,是该换个思路看问题了。
今年我们的经济成绩单怎么样,还取决于思路。如果要疫情防控常态化,那就要把科学防疫的重点放在“科学”上,各级政府部门要腾出更多精力抓经济,抓复工复产。
现在欧美国家的疫情正在大爆发,新兴发展中国家,疫情还存在大爆发的潜在风险,我们做最坏的假定,如果新冠肺炎到最后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难道我们一直都封闭着吗?不可能!大家都还要吃饭。在供需都受到抑制的情况下,今年中国经济要重点在扩大内需上挖潜,那就要加大力度推进复工复产,过去按下暂停键,现在要按下快进键,该到餐馆吃饭就到餐馆吃饭,该看电影就去看电影,经济不就活了嘛。
  广州日报:减轻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我们有哪些有利因素?
  张燕生:中国产业基础实力强劲,配套设施完善,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的生产能力和产业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势头没有变,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大环境没有变,中国市场规模大、成长快的基本格局没有变。中国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投资国之一,外商来中国投资是市场驱动,而非成本驱动,外商看中的是中国巨大的市场。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就会旺盛起来。所以,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相对一些西方国家来说,我们扩大内需的潜力大,政策回旋的空间更大。以旅游业为例,中国居民每年在国外购物上的花费超过2000亿美元。如果这部分国外消费转移到国内,对经济复苏是正向影响。
  广州日报:疫情之下,应该为企业提供哪些支持?
  张燕生:只有保企业才能保就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这也是保持经济持久活力必须要做的。我们现在复工复产的速度依然没有达到预期,虽然90%的上市企业都已经复工,但很多地方还是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特殊时期需要特殊之策,各级政府应该给中小企业最大力度的扶持,比如减免租金、减免税费、推迟社保医保缴费、提供贴息或无息贷款、允许困难企业推迟还贷等。政府对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难题,也要帮把手,还要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些措施要尽早出台,才能“雪中送炭”。
  政府财政赤字可适当提高
  广州日报:对冲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们能采取的政策性工具有哪些?
  张燕生:我们可以打的牌是比较多的。“三驾马车”今年主要靠国内市场,拉动内需。首先,在投资方面,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比如,以5G基站、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主的新基建占基建总规模的比重并不高,新基建在我国还处于成长期,发展潜力很大。传统基建的投资效率不高,还可能导致产能过剩,而新基建是以科技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弥补“旧基建”短板的工程,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同时也能拉动经济反弹。现在很多地方都在通过发行专项债券的方式为新基建融资。
  其次,通过积极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体系的活力。过去我们把政府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内,我觉得今年可以提高1-1.5个百分点,甚至再高点也可以,还可以发行国债,适当增加地方专项债券的规模,扩大银行信贷规模。近日,中金公司就预测2020年新增专项债券的额度可能达4万亿元。
  此外还有利率工具。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率已经是零利率或是负利率,数量宽松也搞过很多轮了,货币政策工具调整的空间很小,而我们还有一定的空间。要进一步推动货币宽松政策,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最后,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开发新消费。地方政府有钱就花嘛,像杭州、成都、深圳,最近都发了消费券。发消费券肯定比发现金好。但消费券可能刺激了消费,也可能是对正常消费的替代。你给他发1000块钱,他可能在别的地方少花1000块钱,对他来说可能是多了1000块钱存款。对很多人来说,只有持久收入才会形成消费。比如对广州、杭州的市民,你每个人发50块、100块消费券,他就一定去消费了?不见得。我们跟美国不同,对一些美国人来说可能政府不发钱就是真没钱吃饭了,我们的老百姓可能多数都有余粮。但我们人多,要把消费券精准给到那些拿到钱会额外花的群体、那些数着钱过日子的困难群体,比如,低收入家庭、失业人群,你给他一些钱他会马上把钱花出去。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随着全面复工复市,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从3月份起,居民消费市场趋于活跃,后期消费一定会稳步回升。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