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主 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决策咨询委员会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  邮编:530025  联系电话:0771-5898680   电子邮件:gxjczxb@126.com
Copyright© 2020 www.gxjc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决策咨询网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宁  本站支持中文网址上网:广西决策咨询网.网址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955   桂ICP备10202994号  网站标识码 :CA213171172605367640001

> 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四个着力点

区域规划

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四个着力点

作者:
刘小康
来源:
《学习时报》,2018-10-15
浏览量
【摘要】:
从目前进展情况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不大,但如期打赢且打好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却不小。

核心阅读

从目前进展情况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不大,但如期打赢且打好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却不小。对此,应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以发展产业为根本,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市县抓落实的能力。通过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化”方式保障贫困群众参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并提高其自身发展能力,推动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逐步致富,以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自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以来,脱贫攻坚四梁八柱顶层设计基本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适时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中西部,从目前进展情况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不大,但如期打赢且打好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却不小。

脱贫攻坚,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政府主导,党政军群、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共同参与,举全党全社会之力,自上而下全国总动员,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的重大决策部署。脱贫攻坚的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政策手段是实施“五个一批”,即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而且要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配套政策举措,包括财政、金融、土地、交通、水利、健康、教育等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

在“五个一批”政策手段中,发展产业脱贫涉及对象最广、涵盖面最大,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等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增收,发展产业脱贫对于脱贫攻坚具有普遍性、根本性和持续性作用。理论与实践表明,只有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稳脱贫,才能确保脱贫攻坚的质量。

发展产业是根本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根本,已渐成共识,但在中西部贫困农村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产业尚存分歧。笔者认为,除了受资源环境约束“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地区,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消费需求的升级,中西部贫困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日益凸显,应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会,以农为本,发展面向市场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特色农业。

一要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传统农业附加值低,仅依靠传统农业,农户难以大幅提高收入。中西部贫困农村应对传统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依托本地独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并积极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二要与市场紧密连接。中西部贫困农村要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只有面向市场,满足居民对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农产品和农业多种功能需求,才能把资源优势变为市场竞争优势。三要加强利益联结机制。中西部贫困地区,应把贫困群众在内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专业合作社,既可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对接,破解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又可以强化“带贫益贫”机制。

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是前提

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是根本,而完善的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产业的前提。生产生活条件,主要指软、硬基础设施和人居、营商环境。完善的生产生活条件,宜业宜居,有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中西部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制约了发展产业脱贫的实施。

完善软、硬基础设施。硬的基础设施,包括水、电、路、网等,其中“路”和“网”的建设尤为重要。“要想富先修路”,应加快推进农村路网建设、管理、养护,只有“路”畅通,人流、物流才能进得农村来、出得农村去。此外,在互联网时代,“要想富通网路”。目前,我国宽带网络覆盖了近88%的贫困村,应积极推进教育、医疗、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大力促进“互联网+”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消除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

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教育、卫生等。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标准的教育和医疗,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中西部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教育方面,除了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职业教育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应重点解决基础教育服务质量及可及性、控辍保学、职业教育针对性等突出问题。卫生方面,应重点解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及可及性问题。此外,应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传播手段,以及驻村工作队等深入农村办讲座、现身说法的方式,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意识,使其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完善人居、营商环境。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当前应重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厕所改造,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加强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具备条件的地区推行清洁取暖。只有农村美,才能吸引市民下乡,人居环境的改善也是生产力。营商环境的改善更是如此。中西部贫困地区,应高度重视并充分认识到“放管服”改革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加强依法行政,进一步优化服务,大力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抓紧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能人返乡创业、外来帮扶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发展产业脱贫,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市县抓落实是关键

从政策执行讲,脱贫攻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过程,而且是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政治动员过程。中央是政策制定者,地方(包括省、市、县、乡镇、村)是政策执行者。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中西部,中西部贫困县是脱贫攻坚的前线,县一级是脱贫攻坚的前线指挥部。根据“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负责制定脱贫攻坚实施规划,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组织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县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中西部贫困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比,生产生活条件相对差,而发展产业又不能走上世纪东部曾经走过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乡镇企业的老路。如何顺应我国经济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以及需求结构升级的趋势,把中央脱贫攻坚政策红利与当地特色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会,以农为本,发展面向市场的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特色农业,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市县尤其是县一级抓落实的能力是一大考验。

加强能力短板的培训。首先,应提高政策整合能力。结合本地实际,用准、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并整合相关政策形成合力。其次,应提高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能力。加强农业现代化、市场经济的知识学习,正确处理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关系、产业发展短期与长期的关系。再次,应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中西部贫困地区,急需通过异地培训、双向挂职的方式,提高干部对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的认识,与市场、社会互动协同的能力,以及对“互联网+”思维的认知。最后,应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防止产业扶贫项目失败,打着脱贫攻坚旗号大举发债加重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防止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政策养懒汉等道德风险。

探索中西部贫困地区县级主官由东部发达地区调入。尽管选拔东部优秀干部到西部挂职,也是复制东部发达地区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主官位置的重要性,中西部贫困县从东部发达地区直接调入主官,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新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在中西部落地。

推动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下沉到乡镇、行政村,探索在乡镇之间、行政村之间结对帮扶。东部乡镇、行政村已经脱贫致富,可为中西部贫困村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提供“一对一”的帮扶,发挥互派干部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

贫困群众参与是保障

作为政策目标群体的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除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而导致的脱贫无望,扶贫在“扶志、扶智”的同时还要“扶能”。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群众参与是保障。只有把贫困群众组织起来,以“组织化”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在“干中学”,才能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在“组织化”的方式中,专业合作社是更为有效的载体。这里所说的专业合作社,是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农民自愿联合的自助、自立、自治的经济组织。它不但能使小生产者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而且还可在市场交易中抗衡垄断者的谈判权力,同时,还强化了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贫困农民内生动力,在“干中学”,从而提高其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

发挥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的作用。当前,中西部农村普遍面临“空心化、老龄化、妇幼化”困境,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立专业合作社,缺少能人。参与扶贫的社会组织具有公益精神和专业能力,下沉到农村,可以在基层党组织和政府领导下,作为政府的助手,发挥作为第三方的特有作用。首先是纽带作用。可对接外部与本地资源,包括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特别是,社会组织可引导在外创办企业、务工但有意愿回村创业的本土能人回流,并提供系统化支持,使其成为“带头人”。其次是孵化作用。可助力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组织可以在产业项目的选择、带头人的培养、技能的培训、市场的开拓等方面,提供专业化的扶持。

总之,应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决策部署,需切实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以发展产业为根本,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市县特别是县抓落实的能力,通过专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化”的方式保障贫困群众参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并提高其自身发展能力,推动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逐步致富,以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