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主 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决策咨询委员会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  邮编:530025  联系电话:0771-5898680   电子邮件:gxjczxb@126.com
Copyright© 2020 www.gxjc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决策咨询网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宁  本站支持中文网址上网:广西决策咨询网.网址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955   桂ICP备10202994号  网站标识码 :CA213171172605367640001

> 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与经济思想的历史路标

区域规划

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与经济思想的历史路标

作者:
顾海良
来源:
《经济日报》,2018-12-27
浏览量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宣言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这一讲话也是一篇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提出了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目标要求。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宣言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同时,这一讲话也是一篇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深刻论述,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大成就作了深刻论述。这些论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内涵、深邃的学理依循和深刻的研究旨向。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辉煌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实践基础和思想来源,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显著标识

“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过程的精辟概括,也是对经济体制改革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重要地位的准确刻画。

“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是马克思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时就提出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按照经济事实到经济理论的逻辑关系作了三个方面的论述:

一是在对4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主要农产品产量、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的事实”的历史性变化的阐释中,得出了“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的历史性结论。

二是在对40年经济体制循序渐进的改革过程的阐释中,厘清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和逻辑的承续脉络,这就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起点,直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改革过程;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探路,直到共建“一带一路”等的开放过程;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出发,直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过程;从单一公有制改革切入,直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改革过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入手,直到破解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改革过程等,揭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之路,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求实奋进之路。

三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要义作了提炼,其中主要有: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制定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要义,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由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以及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等构成的理论要义。

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的变化,到经济体制改革绩效的呈现,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要义的展示,是40年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凝练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要义,综合为一体,成为镌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路标”上的中国标识和中国智慧。

(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改革开放的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主线

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显然,“讲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就不只是生产力本身的问题,还有与此相联系的生产关系问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有机体的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坚守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和理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生产力的水平”,为经济体制改革、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在总结40年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阐释40年改革开放宝贵经验时,他再次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的显著成果,是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主线。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理论为主线,改革开放40年,我们把握了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论断,到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本质关系的认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其相适应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步骤,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战略目标;明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关系多样性的现状和本质关系,正确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分配体制的基本格局,坚守了“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根本思路;厘清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形成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导向。所有这些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发展,生动映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理论的思想力量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演进中的逻辑力量。

(三)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彰显了发展理念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先导作用,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懈探索的根本问题。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最后到“新发展理念”,阐明了发展观念、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等一系列问题,彰显了发展理念的先导作用,不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

在对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阐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对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从继续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高度,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新发展理念的先导的和主导的作用作了新的阐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积极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开拓广阔发展空间。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不惑之年”的时刻,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的历程中,新发展理念必将起着更为重要的先导作用、更为显著的主导作用。

(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题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题。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适合于当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的,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话”。邓小平同志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些立足于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实际的“新话”,给人以“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的深刻印象。

党的十四大之前,经济体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体制的改革过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自此以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成为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题。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经过艰辛探索而取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改革成果,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个崭新的创造性发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主题的意义得到昭彰。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被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从“两点论”“辩证法”的高度,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作了深刻阐释,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主题的内涵。

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经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改革开放实践的启示在于: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在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上,就“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一论述,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阐释的赓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主题的深化。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