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站支持IPv6

主 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决策咨询委员会  地址:南宁市青秀区  邮编:530025  联系电话:0771-5898680   电子邮件:gxjczxb@126.com
Copyright© 2020 www.gxjc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决策咨询网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宁  本站支持中文网址上网:广西决策咨询网.网址

网警备案号:45010302000955   桂ICP备10202994号  网站标识码 :CA213171172605367640001

>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区域规划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作者:
罗宗毅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校教育长
来源:
学习时报 2019-01-04
浏览量
【摘要】:
中华文化植根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发展,中华文化5000多年的演进是一部“海纳百川”的发展史。

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滋养。中华文化植根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上,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发展,中华文化5000多年的演进是一部“海纳百川”的发展史。

“海纳百川”体现了大海“容”的胸怀与”纳”的智慧。大海在汇聚江河的过程中,既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万物,兼收并蓄;又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能力吸纳万物,它善于根据需要对资源进行消化、内化和转化,在溶合、溶解中吐故纳新,求同存异,化浊为清,使之成为全新的事物,即使有浑浊之物流入,涤荡沉淀后仍以清澈洁净现身。同样的,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也要有“容”与“纳”的胸怀和智慧,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不忘本来,在文化继承上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根

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劳动创造的丰厚智慧,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根。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中华文化特质。不忘本来,把根留住,这是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不忘本来,要有海纳百川吐故纳新的扬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良莠杂陈的,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秉持客观、科学、敬畏的态度,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反对文化复古主义。要处理好继承与扬弃的关系,分清传统文化的糟粕和精华,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努力剔除传统文化中的封建思想、陈腐观念和落后习惯,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祟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値,用蕴含其中的精髓精华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吸收外来,在文化借鉴上博釆世界优秀文化的长处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到全球化时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是时代发展大趋势。在文化交融的世界大趋势下,各国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的影响日益加深,我们必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应当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既不能全盘西化照抄他人,也不能固步自封顽固不化。

吸收外来,要有海纳百川辩证取舍的融汇力。“百川异流,而皆归于海”,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全球化时代,过去那种单一和纯净的民族文化已不再可能。面对纷至沓来的复杂多样外来文化,一方面要虚怀若谷,以大海般的胸襟和勇气,接纳差异,包容多样;另一方面,要坚守以本民族文化为主干、以我为本的立场,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要知所守、知所戒。对于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传播媒介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达到西化中国的目的,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对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各种外来文化、腐朽文化保持高贵的疏离。不被所谓强势文化裹挟,不被异质文化同化,不被腐朽文化侵蚀。

面向未来,在文化发展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面向未来,要有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创新力。历史上的所有文化,都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下来的,都是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改造而来的。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夯实中国人的底气、增强中国人的骨气,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此同时,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先进的文化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核心要义是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理性认识外来文化、创新发展先进文化。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激发其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推动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迫切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21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世纪。5000年来,中华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智慧一路走来。在当今时代,我们的文化要保持活力并继续发展壮大,也必然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借鉴、对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弘扬。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